朱德投了关键一票支持毛主席,彭德怀又投了关键一票支持朱毛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6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罗坊会议:红军战略转折的关键时刻

在中国革命史上,罗坊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。1930年10月,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赣江以东胜利会师,两支主力部队的协同作战,标志着红一方面军成功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。然而,这一重要决策的达成过程却充满波折。

战略分歧与紧急会议

1930年10月初,红一方面军在峡江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。会上,关于是否进攻大城市的争论异常激烈,主张攻打南昌的声音与反对意见相持不下,最终会议未能达成一致。此时,蒋介石已在南昌周边集结重兵,对中央苏区形成合围之势。军情紧急,红军内部必须尽快统一思想,否则将错失战机。

10月25日,朱德、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抵达新余县罗坊,立即召开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。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、朱德、周以栗、彭德怀、滕代远、袁国平等重要领导人。毛泽东在会议上力陈己见:敌军实力雄厚,贸然进攻南昌风险太大。我们应该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,选择有利地形,依靠群众支持,将敌人引入苏区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。这一主张在峡江会议时就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。

展开剩余65%

关键支持与战略统一

朱德随即表态支持毛泽东:我完全赞同毛总政委的意见。现在敌军重兵集结在南昌、九江,我们绝不能冒险强攻。只有诱敌深入,东渡赣江,在苏区内消灭敌人,才是上策。朱德的明确支持改变了会议氛围。经过耐心说服,会议最终达成共识,并通过决议明确指出:在敌军重兵防守的情况下,红军缺乏足够给养和运输条件,轻率进攻大城市只会导致失败,必须纠正这种游击主义思想。

然而,新的分歧很快出现:反围剿的主战场应该设在赣江以东还是以西?红三军团和江西省行委的部分干部提出夹江而战的主张,希望将两个军团分别部署在赣江两岸。彭德怀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这一争议:三军团中不少指战员来自平江、浏阳等地,存在地方主义思想,主张分兵作战。但彭德怀清醒地认识到:两个军团分开作战,要各消灭敌军一个师都很困难,合兵一处则相对容易。他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意见,表示绝不能因为意见分歧导致红军分裂。

历史抉择与辉煌胜利

在彭德怀、滕代远等关键人物的支持下,会议最终于10月30日通过决议:两个军团共同东渡赣江,执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。这一战略转变对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正如罗荣桓后来评价的:罗坊会议在危急时刻及时调整战略,确立诱敌深入方针,朱德和彭德怀的关键支持功不可没。

这段历史在陈冠任所著《大河向东》系列丛书中得到详细记述,该作品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,深受读者喜爱,成为畅销的历史读物。罗坊会议展现的不仅是战略智慧的闪光,更体现了红军领导人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智慧和团结精神。

发布于:天津市